各二级学院: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13号)精神,近期省教育厅将组织开展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申报工作。为做好此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定范围与数量
1.认定范围包括经济类、法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文学类(本次不含新闻传播学类)、物理学类、天文学类、地理科学类、大气科学类、海洋科学类、地球物理学类、地质学类、力学类、仪器类、材料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水利类、纺织类、轻工类、海洋工程类、生物医学工程类、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生物工程类、公安技术类、管理类、艺术学类。二级学院根据认定范围和本学院实际情况,每个专业限报1项。
2.除上述认定的范围外,本次还将新增以下类型课程,一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学需求强烈的生物科学类、护理学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课程;二是在国际合作与学术研究中取得良好成效的中英双语课程(不限专业)。
3.本次拟认定360门国家级虚拟仿真验教学一流课程(不包括军队院校申报课程)。学校将根据教育厅分配名额,择优推荐参加2021年度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的认定。
二、申报条件
1.应着力解决真实实验条件不具备或实际运行困难,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大型综合训练等问题。经过2个教学周期实践检验,且具有可追溯的学生在线学习记录。
2.应是实验教学的基本单元,符合实验教学培养目标,纳入本专业教学计划,不少于2个课时,有两个轮次的教学应用,且教学效果优良、开放共享有效的实验教学课程。
3.仿真设计要体现客观结构、功能及其运动规律,应着力于还原真实实验的教学要求、实验原理、操作环境及互动感受。
4.应为包含多门课程原理、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专业课程、应用相关知识通过自主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设计型实验及以学科或行业发展前沿问题为选题,以学生自主设计为基本要求,引导学生洞悉、探索学科前沿,不断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的研究探索型实验。
5.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类课程可以为体验式设计外,其余应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验操作或者不同的探究行为产
生反馈,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学生实际参与的 交互性实验操作步骤须不少于10步。
6.应基于具有开发、修改、传播、售卖等授权的软件或完全自主研发的软件进行开发,拒绝使用基于有使用范围限制的免费版或盗版软件开发的课程申报。课程的教学设计须具有原创性,课程所属高校须对课程单独享有或者与合作开发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共同享有软件著作权(共享权自申报之日起5年以上)。鼓励课程高校享有独立软件著作权,以便于持续在线开放共享与升级维护。
7.有效链接网址应直接指向该实验,且保持链接畅通;应确保在承诺并发数以内的网络实验请求及时响应和对超过并发数的实验请求提供排队提示服务。
三、材料报送
请各二级学院结合本学院专业特色和实验教学建设具体情况,汇聚优质资源,组织论证并填写《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申报书》(见附件1)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推荐汇总表》(见附件2),精心制作项目简介视频(内容应包括实验教学课程基本情况、教学过程、实验要求等,时长5分钟以内,具体技术要求见附件3),于4月21日前将申报材料(申报书和推荐汇总表纸质版一式三份,项目简介视频及相关表格电子版发送至akujwcsjk@163.com)报送至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联 系 人:徐江涛
联系电话:3261124
附件:1.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申报书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推荐汇总表
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简介视频技术要求
教 务 处
2021年4月13日